
基础信息
出生/逝世:1963年12月29日(云南大理鹤庆县)—2025年2月28日(执行死刑)
家庭背景:家中排行第四,父母早逝,小学辍学务农
婚姻关系:1984年与重庆籍男子王加文结婚,育有一女;婚内与木匠龚显良同居并生子
身份标签:拐卖儿童主犯、死刑犯
犯罪历程:17名儿童的噩梦制造者
1.初次堕恶:贩卖亲生子
1992年,因经济窘迫与情夫龚显良合谋,将两人私生子以5000元价格卖至河北邯郸,由此开启拐卖链条。
2.职业化拐卖:云贵川渝的十年流窜
1993-2003年间,通过租房踩点、糖果诱骗、利用亲生女儿降低警惕等手段,在贵州、重庆等地拐卖17名儿童,涉及五对兄弟姐妹。作案时专挑4-7岁幼童,以“白菜价”转卖获利,单次交易金额2500元至数万元不等。
3.团伙运作与反侦查
早期与龚显良合作,后期拉拢丈夫王加文入伙;2004年首次被捕时使用假名“张芸”逃脱重罪审查,仅判8年,服刑期间两次减刑提前出狱。
司法审判:正义的马拉松
首次落网(2004年):因拐卖云南两名男童被判8年,隐瞒真实身份致漏罪
二次案发(2022年):被受害者杨妞花通过短视频寻亲锁定,贵州警方立案24天后抓捕归案
死刑核准(2025年):经贵阳中院两次死刑判决、最高法复核,确认其拐卖17人、致8个家庭破碎、2名父母含恨离世等恶性事实,最终执行死刑
受害者图鉴:被撕裂的人生
杨妞花:5岁被拐,26年后亲手将余华英送上法庭;父母因失女悲痛离世,姐妹成孤儿
小L与小M:2004年拐卖案中被解救,现为仅存完整家庭
未解之谜:1名儿童至今下落不明,多个家庭仍在寻亲路上
犯罪特征与社会警示
专业手段:长期租房潜伏社区,利用亲子关系降低戒备,形成“诱骗—转运—转卖”产业链
人性泯灭:庭审中面对受害者质问毫无悔意,直至死刑宣判方显恐惧
制度反思:2004年首次判决暴露身份审核漏洞,促成后续“余华英法”强化拐卖犯罪追溯机制
现状与余波
民事赔偿:2025年3月,杨妞花申请强制执行3万元赔偿款,法院拟从余华英生前30万元债权中执行
法治遗产:案件写入2024年最高法工作报告,成为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
民间影响:推动“特殊儿童DNA库”建设,短视频寻亲成打拐新路径
人生总结
这个生于滇西农家的女子,用四十年从赤贫走向极恶。她的故事撕开了人性最暗黑的褶皱:当生存压力撞上道德底线,有人选择坚守,有人沦为恶魔。余华英的死刑,不仅是对17个破碎家庭的交代,更是法治社会对“拐卖产业链”的终极震慑。而杨妞花们用半生完成的复仇,则提醒我们:正义或许迟到,但从不缺席——每个勇敢的受害者,都是照亮深渊的火把。
浏览热度
相关导航

张晨阳的经历如同一面棱镜,折射出数字时代个体行为的多重镜像:既是记录热情的参赛者,又是舆论漩涡的受害者,更是主动止损的责任人

皮皮娘(翟清宇、Nicole)
这位游走于光影艺术与欲望深渊的复杂个体,最终成为移动互联网初代网红生态的典型切片——她的故事既是个人命运的沉浮录,也是数字时代身份解构与重建的隐喻标本

谢浩男
谢浩男24年的人生,是一场科技与人性的博弈,也是一部个体对抗命运的史诗

世纪婴儿千千
从千禧年的时代符号到25岁的猝然陨落,她的故事既是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,更是敲响年轻一代健康危机的警钟

rosi小莉
从论坛时代的编号女孩到元宇宙数字资产,rosi小莉的十二年匿名史,既是互联网亚文化演进的时代切片,也是资本与技术合谋下的美学实验

脑瘫男孩小李
小李的故事像一部多维度的励志片:篮球场上的汗水、康复室里的坚持、脱口秀舞台的笑声,交织成特殊群体突破边界的时代叙事

狲尚香
从“网红家族”到濒危警示,狲尚香的一生折射出人类在自然保护中的傲慢与善意

刘应强(44岁外卖员下河救人不幸遇难)
刘应强的生命刻度停在44岁,却丈量出普通人最恢弘的精神海拔。当我们在热搜里唏嘘“好人没好报”时,或许更该思考:如何让见义勇为者不必成为悲情符号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