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推荐
群经之首——包含了宇宙、鬼神莫测的智慧,是十足的“天书”。
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·儒家经典必读本:易经》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,是古代汉民族思想、智慧的结晶,被誉为“大道之源”,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,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。
朱熹在评论程颐《易传》时说:“《易传》明白,无难看。但伊川以天下许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,若作《易》看,即无意味;唯将来作事看,即字字句句有用处。”
《易》是用来研究天地奥秘的工具,本身无思无为,不具有言告的功能,但在易简的形式中寓托着深刻的道理。它以阴阳二种爻的上下往来表示万物的冲突、和谐、运动变化。
曾仕强在《易经的奥秘》中提到——“《易经》太大了,一个很大像北京城这样的都市,你从哪一条路进来都是都是进了北京城,可是进来以后还是摸不着头脑,每一个人只讲对一部分,很难把它讲的很全,所以为什么老是见仁见智,各有不同的偏执,就是因为每一个人他只看到一个角度。所以要研究《易经》一定要有比较宽广的包容性,要彼此尊重。”
内容简介
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·儒家经典必读本:易经》被尊为“六经之首”,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。而在道家经典中,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·儒家经典必读本:易经》也享有与其在儒家经典中相同的地位,被道家奉为“三玄之冠”。真正算得上是“群经之首,大道之源”。
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对于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·儒家经典必读本:易经》,曾给出了这样的定位:“易道广大,旁及天文、地理、乐律、兵法、韵学、算数,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。”可算是对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·儒家经典必读本:易经》全面而重要的评价,甚至无论从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讲,都是世所罕见的,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它那样的重要影响。
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·儒家经典必读本:易经》精选古本正源,并兼采众家著作,经过精心的审校,以文、白对照的形式,再现这部伟大著作的精华。
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·儒家经典必读本:易经》按照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·儒家经典必读本:易经》六十四卦的顺序,每卦独成一节,以原文、注释、译文三个板块的形式,在力求保持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·儒家经典必读本:易经》原有意味的基础上,努力在读者和原著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,以期能让每一个现代人都能读出《中华国学经典精粹·儒家经典必读本:易经》中的思想韵味。
目录
上经
乾[卦一]乾为天
坤[卦二]坤为地
屯[卦三]水雷屯
蒙[卦四]山水蒙
需[卦五]水天需
讼[卦六]天水讼
师[卦七]地水师
比[卦八]水地比
小畜[卦九]风天小畜
履[卦十]天泽履
泰[卦十一]地天泰
否[卦十二]天地否
同人[卦十三]天火同人
大有[卦十四]火天大有
谦[卦十五]地山谦
豫[卦十六]雷地豫
随[卦十七]泽雷随
蛊[卦十八]山风蛊
临[卦十九]地泽临
观[卦二十]风地观
噬嗑[卦二十一]火雷噬嗑
贲[卦二十二]山火贲
剥[卦二十三]山地剥
复[卦二十四]地雷复
无妄[卦二十五]天雷无妄
大畜[卦二十六]山天大畜
颐[卦二十七]山雷颐
大过[卦二十八]泽风大过
坎[卦二十九]坎为水
离[卦三十]离为火
下经
咸[卦三十一]泽山咸
恒[卦三十二]雷风恒
遁[卦三十三]天山遁
大壮[卦三十四]雷天大壮
晋[卦三十五]火地晋
明夷[卦三十六]地火明夷
家人[卦三十七]风火家人
睽[卦三十八]火泽睽
蹇[卦三十九]水山蹇
解[卦四十]雷水解
损[卦四十一]山泽损
益[卦四十二]风雷益
夬[卦四十三]泽天夬
姤[卦四十四]天风姤
萃[卦四十五]泽地萃
升[卦四十六]地风升
困[卦四十七]泽水困
井[卦四十八]水风井
革[卦四十九]泽火革
鼎[卦五十]火风鼎
震[卦五十一]震为雷
艮[卦五十二]艮为山
渐[卦五十三]风山渐
归妹[卦五十四]雷泽归妹
丰[卦五十五]雷火丰
旅[卦五十六]火山旅
巽[卦五十七]巽为风
兑[卦五十八]兑为泽
涣[卦五十九]风水涣
节[卦六十]水泽节
中孚[卦六十一]风泽中孚
小过[卦六十二]雷山小过
既济[卦六十三]水火既济
未济[卦六十四]火水未济
前言/序言
在儒家经典中,《易经》被尊为“六经之首”,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。而在道家经典中,《易经》也享有同于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,被道家奉为“三玄之冠”。真正算得上是“群经之首,大道之源”。
作为华夏文明长河中智慧与文化的结晶,经过五千年的发展,《易经》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元素符号,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
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对于《易经》,曾给出这样的定位:“易道广大,旁及天文、地理、乐律、兵法、韵学、算数,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。”可以说,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讲,《易经》的影响都是世所罕见的,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如此广泛而重要的影响。
数千年来,中国的文人学士们都将《易经》作为一部值得日日、时时研读的经典,研习并遵从其中的道理。孔子说“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,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”,宋人叶采也曾讲“双双瓦雀行书案,点点杨花入砚池。闲坐小窗读周易,不知春去几多时”,唐代虞世南说“不读《易》不可为将相”,医学家孙思邈说“不知《易》便不足以言知医”,足见《易经》对后世人的重大影响和吸引力。
然而,虽然书名为“易”,但真正能够参得透、讲得清这本书的人,实是少之又少。从古至今,关于《易经》的著作浩如烟海,每家都从自身的感受和角度出发,试图解读《易经》中深含的观点,但鲜有成功者。就此,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说“《易》难看,不比他书”,同时又说“是圣人事,非学者可及也”。
具体来说,《易经》以眼花缭乱的八卦、六十四卦符号为载体,并配合晦涩艰深的卦辞、爻辞阐述世事、事理,文辞艰涩。虽然以卦爻为工具和载体,但《易经》并不是一部关于卜筮的作品,而更像是古人关于世界、人生体悟的综述,旨在引导人们重新认识自身所生活的这个世界,进而体悟它深蕴的哲学,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和前进动力。
对于这本经典,连朱熹这样的大家都连呼“《易》难看”,更别说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代人了。这也就难怪会有一些现代人,将《易经》视作一部“天书”。
鉴于此,我们精选古本正源,并兼采众家著作,经过精心审校,以文白对照的形式,再现这部伟大著作的精华。本书按照《易经》六十四卦的顺序,每卦独成一节,以原文、注释、译文三个板块的形式,在力求保持《易经》原有意味的基础上,努力在读者和原著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,以期每一个现代人都能读出《易经》中的思想韵味。